从人机交互到人工智能设计:与产品设计师郭泊远的对话
Mother of Success · 2025年9月26日
关于嘉宾
郭泊远(Bill Guo)是一位毕业于卡内基梅隆大学(CMU)人机交互(HCI)项目的设计师,他跨界融合了设计、工程、学习科学与心理学。他目前担任一家教育科技非营利组织的设计主管,是团队的第一位全职成员,从0到2再到15位兼职设计师,后期在整合AI实践后,团队精简至9人。
此外,他也曾作为创始设计师志愿参与多个早期初创项目,涵盖社交媒体、医疗健康与个人护理等领域,热衷于帮助非设计师掌握设计思维与快速原型方法。
“我喜欢做桥梁——连接不同团队,交付创新、有用且有意义的成果。
我也学会了在‘节俭’中创造:有限的预算、紧凑的时间。”
起点与背景
Xiao He:
Bill,非常感谢你接受Mother of Success的采访。我们曾一起在AI创业项目上合作过,我知道你不仅是非常棒的设计师,而且还很有产品与商业思维。能先为读者介绍一下自己吗?
Bill Guo:
当然。我背景是人机交互,核心是研究人和技术如何协作。我喜欢做桥梁角色,连接团队,共同打造有用、有意义的产品。
我目前在一家教育科技非营利组织担任设计主管,是第一位全职雇员。从0到2,再到15位兼职设计师,如今整合AI后,团队稳定在9人。
工作之外,我也参与了多个初创项目的早期设计,社交媒体、医疗健康、个人护理类产品。我喜欢与创始人及非设计师合作,帮助他们掌握设计思维,尤其是原型制作。
对我来说,一个核心主题是:在限制中完成目标:无论是预算、时间还是人手。AI在这方面非常实用,它让我们能在节俭中保持创造力与生产力。
在CMU发现人机交互(HCI)
Xiao:
回到你在卡内基梅隆大学的日子,HCI对你有什么影响?你是怎么走进这个领域的?
Bill:
CMU的人机交互是一个交叉点——连接计算机科学、设计、学习科学与心理学。
计算机科学让我能与开发者合作;学习科学和心理学让我能与研究员、产品经理协作;设计是核心工艺。
最初我在CMU的BXA项目,主修建筑与计算机科学。疫情期间,我意识到自己渴望一个聚焦设计与科技交叉的社区,于是转向HCI。
它教会我能说多种“语言”,在跨学科团队中做桥梁。
医疗设计项目:UPMC毕业设计
Xiao:
你在毕业设计中与UPMC(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)合作,聚焦癌症治疗。能讲讲项目与收获吗?
Bill:
我们的赞助方是一位专注骨癌的外科医生。问题在于:术后康复的监测。
手术之后,医生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恢复良好,是否需要回诊?
我们探索了使用智能手表作为传感器——通过活动监测来推测康复状况。
我们的五人团队负责从头到尾的研究与设计:
与外科医生、护士、护理员访谈,了解流程与决策节点;
针对不同用户(外科医生与助理)设计不同界面与信息呈现;
开发出可运行的原型,能采集可行的可穿戴数据并交付给赞助方。
结论:
即使一开始不懂领域,通过结构化研究与原型制作,也能快速从零到专业。
在陌生领域快速学习
Xiao:
许多创业者常进入陌生行业:公关、医院、搜索等。要如何快速切入并做出可信的用户研究?
Bill:
首先问自己:值得花时间学吗? 每次学习都有机会成本。
如果值得,那就用设计师的方式切入:
绘制利益相关者与权力结构图,了解他们如何交换价值;
建立可执行的同理心,不只是感觉,而是要可视化系统、流程、限制与交接点;
使用严谨的方法——顶级科技公司的人机交互研究者这样做是有原因的。
我看到的最大错误是“诱导性提问”:
“如果我们做这个产品,你会买吗?”
“你愿意花多少钱?”
这些回答通常不可靠。
在每次访谈前,写下学习目标,并检查每个问题:这个问题能否产生可靠反馈?
如果拿不准,甚至可以让大模型(LLM)帮你批改访谈提纲。
可靠的研究与快速原型
Xiao:
很多创始人喜欢《The Mom Test》这本书,强调先了解用户世界,而不是急着介绍产品。
Bill:
同意。我再补充一个实用资源:一本《用户研究方法手册》,列了约100种研究方法,是很好的入门参考。
大多数糟糕的研究来自准备不足。
写一个简单研究计划:(1)目标,(2)方法选择。
有时如果不符合目标,就不该谈产品。
我常用的两个方法:
引导式叙事(Directed Storytelling)
让受访者回忆一个具体、真实的经历:“讲讲你上次去机场的经历。”
“讲讲你最糟的一次机场经历。”
将访谈锚定在现实上,结果更可靠。基于实物的研究(Artifact-Based Research)
类似概念测试,但更轻:
给受访者一个具体物件——可点击原型、流程图或草图——并围绕它提问。
具体事物让反馈更聚焦。
用AI工具做原型
Xiao:
许多创始人太早投入写代码。你在有限预算下,用哪些工具做“高拟真原型”?
Bill:
我把工作框架放在“双钻模型”(Double Diamond):探索→定义→开发→交付。原型属于“开发”。
两个核心工具:
V0 —— 做出高保真前端,有一致设计系统;
Cursor —— 很适合“vibecoding”,即用AI搭档快速迭代出可用界面。
举例:在我们旧金山的一次线下会,我用几条用户故事,3小时内做出V0原型:
看起来、用起来都像真产品,无后端但流程完整,足以获得可靠反馈,而不是花3个月造App。
小贴士:
先写简要PRD:用户故事、成功指标、范围;
选一个设计系统并坚持使用;
用Cursor实现系统组件;
若需要数据持久化,可加Supabase轻后端。
不同阶段如何雇设计师
Xiao:
创业公司在什么阶段该引入什么类型的设计师呢?
Bill:
我用“双钻模型”匹配阶段与人才类型:
如果要雇通才,可跨四阶段测试。
例如问:“你最喜欢的用户研究方法是什么?为什么?”
推荐资源
Bill:
我强烈推荐播客《Acquired》。它让我学习商业语言与思维,补足设计与编程背景。
设计师应理解商业运作,这是一种很好的入门方式,适合通勤或晨跑时听。
附加:AI如何重塑设计团队
Bill:
设计是团队运动。AI让每个人的工作流都变了,团队结构也随之改变。
设计师进入流程更早;开发者能设计更好的界面;PM也能做原型。
团队变化包括:
更小、更通才化;
迭代更快;
期望更高;
验证与透明度更强。
Xiao:
早期团队常先雇工程师。但若能让设计更早介入——从访谈到原型——反而能节省开发时间、减少误解。
Bill:
真正聪明的创始人会用“设计思维”作为资源配置框架:
在正确阶段雇正确技能的人,让团队更快、更少误配。
工具与框架总览
Double Diamond —— 探索 → 定义 → 开发 → 交付
Directed Storytelling —— 基于真实经验的访谈
Artifact-Based Research —— 实物化概念测试
V0 / Cursor / Supabase —— 快速原型工具
User-Research Methods Handbook —— 用户研究方法手册(约100种)
Acquired —— 商业思维播客
延伸资源
William Lidwell,《设计的150条基本法则(The Pocket Universal Principles of Design)》
The Double Diamond Framework — Design Council(设计委员会框架)
当前实践:旧瓶装新酒
为何重要:
如果你是一位设计师,思考下一步该提升什么技能;
或你是开发/PM/市场人员,想理解设计师如何扩展能力——
以下是当前实践中真正有效的方式。
引言:
“我在用旧瓶装新酒——不花哨,但很实用。”
双钻 + AI 工具实战
Discover — 发现问题
NotebookLM:在健身或通勤时学习新项目、帮助新人快速了解背景;
Zoom / Otter:更智能的笔记与录音。
Define — 明确要解决的问题
Claude:思维伙伴式AI。可设定为“批判顾问”,挑战你的想法。
Miro / FigJam:常规的分析工具,现在具备AI聚类。
Notion AI:整理混乱文档与笔记。
Develop — 构建与测试想法
V0 / Cursor:
举例:在RegHero,我们3小时做出原本计划3个月开发的原型。
不是马上要上线,但能尽快让用户试用。提示1:先写PRD(用户故事、目标、范围)。
提示2:坚持一个设计系统(如shadcn),避免按钮混乱。
V0集成:无需工程师就能构建后端原型,用于测试。
ElevenLabs:语音原型。
Google Colab:自行训练“够用”的AI模型用于演示。
Deliver — 交付成品
Weavy:高保真交付。
Runway、Sora、Keling AI:用于视频与动画的生产级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