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niel Moon: 在共情与玩心中,打造自动化科研的未来
访谈对象:Daniel Moon(d_model 联合创始人)
受访栏目:Mother of Success 系列采访
引言
在 Mother of Success,我们记录那些兼具野心与人性的真实创业故事。
本次对谈中,小何(Xiao He)与 YC 支持的初创公司 d_model 联合创始人 Daniel Moon 深入交流。d_model 专注于自动化前沿科研,尤其是硬科学与硬件领域。Daniel 回顾了他从 MIT 到湾区的旅程、在硬件行业的经历、志愿服务的初心,以及他眼中创业世界里的慷慨之道。
d_model 的起点
Xiao He: Daniel,非常感谢你今天抽时间来聊聊。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吗?
Daniel Moon: 你好,我是 Daniel Moon,d_model 的联合创始人。我们是一家获得 YC 投资的初创公司,专注于自动化前沿科研,特别是硬科学与硬件方向。我们的目标是让科研模型更有用——通过为前沿研究任务打造环境来实现这一点。我们已经做了一年多,这段时间既有趣又充满挑战。
灵感的火花
Xiao: 是什么契机让你开始做这个想法的?
Daniel: 其实是我和联合创始人 Anish 各自的动力碰撞出来的。他刚离开 OpenAI,当时很沮丧,因为他发现想要做真正自己热爱的研究非常困难。而我呢,更加中立一点——我只是想创业。
我一直对创业世界有种浪漫化的想象。MIT 有一种“黑客文化”,大家经常半夜三点还聚在 Athena 实验室里,一边刷 Hacker News,一边读 Paul Graham 的文章。那种精神一直影响着我。
我记得当时我告诉朋友我要申请 YC,他说:“那把我名字也写上吧,你一个人肯定不会被录取。” 我笑了笑,答应了。于是我们一起报了名,后面的故事你就知道了。
从 MIT 到硬件工程
Xiao: 你在 MIT 主修电气工程。你提到自己对创业的过程本身比单一的点子更感兴趣,那有没有考虑过在硬件方向创业?
Daniel: 可以说我们正在往那个方向探索。
在创业之前,我在 Xilinx(后来被 AMD 收购)做了六年芯片架构师,专门设计 FPGA——一种可编程硬件,广泛用于大型数据中心、汽车、网络等场景。
那时我可能是团队里最年轻的芯片架构师。那份工作机会难得,但进展太慢。一个芯片的设计需要上百人协作,我开始怀念拥有创造掌控感的日子。我意识到自己无法在同一件事上重复七年——我需要变化。
另外,MIT 当年的电气工程专业(6-1-1)现在已经不存在了,已经与计算机科学合并为 6-5。我们那时学的课程和行业脱节很大。所以转型虽然刺激,但也挺艰难的。
MIT 时光
Xiao: 回头看,你会怎么形容在 MIT 的那几年?
Daniel: 有趣、苛刻、也让人谦卑。
我记得新生预科营时,我们要考物理分班——分“简单力学”和“进阶力学”。考试 90 分钟,我的朋友 Gabe 半小时就交卷了。我以为自己考得不错,后来才知道他满分。这时我才明白:从高中班里的“最聪明”,到 MIT,只是“略高于平均”。
我最喜欢 MIT 的地方是人都很谦虚。那些最聪明的人往往也是最善良的。虽然压力极大——那几年大概是我人生中最辛苦的日子之一——但总是伴随着乐趣。
MIT 的恶作剧与“黑客文化”
Xiao: 你们都做过哪些“好玩”的事?
Daniel: MIT 有个传统叫 “hacking”,不是网络黑客,而是去探索一些“禁区”——比如屋顶、地下室、隧道之类的地方。
有一次,我和兄弟会的朋友爬上了 MIT 主楼的屋顶吃晚餐。我们用牛奶盒和绳子从楼上放下现金订中餐。外卖员抬头看见我们在上面打着手机灯,说:“不行,你们得下来。”
还有一次,我们从餐厅偷了一大瓶 Aunt Jemima 枫糖浆,从一个叫 “The Point” 的三角形屋顶往下倒,只是为了捉弄一个朋友。几天后他闻到一楼都是糖浆味。MIT 学生的恶作剧从不恶意,只是单纯的好奇和玩心。
职业起点与 Fitbit 实习
Xiao: 你后来在 Fitbit 实习过,对吗?
Daniel: 是的,在本科毕业和硕士之间的暑假。那次实习让我明白自己不想做什么。那是系统工程岗,主要是把不同芯片整合到一个系统中。但技术深度远低于我预期。厂商太多,团队政治太多。
此外,消费类硬件真的太难了。必须做到最好,没有犯错空间。软件错了还能打补丁,硬件错了就全完。
所以每当听到没有硬件经验的人说想做消费电子产品,我都会有点紧张。
我原本想做医疗设备,但 FDA 审批太慢、资金要求太高、合规流程复杂到几乎无法快速迭代。
湾区生活
Xiao: 你从 2018 年起就住在湾区了,感觉如何?
Daniel: 总体来说我很喜欢。完全不怀念波士顿的冬天(笑)。
这里有太多硬件与 AI 的机会。
不过,我确实怀念大学时那种思想的多样性。在旧金山,大多数人都做软件,想法趋同。
而在波士顿或佛罗里达,人们更敢于辩论与分歧,那种感觉挺清新。
但我仍觉得旧金山“接纳我”。我从未与一座城市如此契合。
志愿服务与辅导
Xiao: 你一直坚持做志愿者,为非营利组织辅导学生。能讲讲吗?
Daniel: 我一直喜欢志愿活动。高中时我就做了上千小时的志愿服务——在医院、做家教。
后来上大学后慢慢淡了。直到有一次,我当时的伴侣没告诉我就帮我报名了一个非营利机构,她知道我需要这个机会——事实证明她是对的。
我现在在一个叫 Minds Matter 的非营利机构做志愿导师,帮助弱势、低收入、第一代大学生申请大学。整个项目三年——从高二到高四。我帮助他们准备考试、写申请文书、探索自我。
现在我也在辅导一些学生做升学与奖助学金规划。真的非常有成就感。
这些孩子聪明又努力,只是缺乏资源和渠道。这让我更懂得自己多么幸运。
我也很喜欢那里的志愿者——都非常有干劲、目标明确。我甚至更喜欢这种能量,而不是科技圈里那种“假装佛系”的氛围。
创业中的慷慨与共情
Xiao: 我必须说,你身上有一种罕见的人性光芒。
Daniel: 谢谢。我认为“慷慨”和“共情”是创业者最重要的品质之一。
追求成功没错,但如果你只想着自己,就永远无法建立真正可持续的事业。
我宁愿在“太慷慨”上犯错——因为信任是一切的根基。
没有信任,你就什么都做不了。无法帮助别人,也无法销售产品。
我通常在一次通话的前十分钟内就能感觉出一个人是否真诚。那些愿意展示脆弱、不怕不完美的创始人,往往能做出真正长久的事。
灵感与推荐
Xiao: 最后一个固定问题:能否推荐一本书、一部电影、一个播客或游戏给读者?
Daniel: 我其实应该多读点书(笑)。我最喜欢的是科幻与幻想文学,特别是艾萨克·阿西莫夫。
电影的话,一定是宫崎骏。
《千与千寻》对我影响深远。三年级时,我的老师自己先看了一遍,然后带全班去影院,因为她觉得这部电影太重要了。
它依然是我心中最纯粹的情感与想象的表达。
书的话,我推荐《天才的侧影》(Profiles of Genius)。
这本书研究了不同年代成功创业者的成长轨迹、特质与环境,我喜欢从这些故事中找规律。
Xiao: 非常感谢你,Daniel。
Daniel: 谢谢你。